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其他> 《金剛經》與生活 「無我」的修持

其他

字級

《金剛經》與生活 「無我」的修持

【人間社 廖麗珠 台北報導】 2021-05-03
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趙元修,5月1日應佛光山台北道場八關齋戒暨佛學講座之邀,講說《金剛經》與生活,他說這是佛陀在生活中以身示教,傳授弟子「無我」修持最好的一部寶典,也是人間佛教體證的最佳利器。

「西元868年5月11日 (唐懿宗咸通9年4月15日) 木刻版印刷,很完整的《金剛經》經文,是目前最古老的印刷品。」趙元修開場說,他曾親訪敦煌石窟,心疼國寶被盜賣、被掠奪。今以此現存大英博物館珍藏版影印本與大眾結緣,經文共5千多字;梁昭明太子將其分成32分,逐分解說精隨與心要,近600佛子與信眾,隨文信解。

講師接著說,佛陀是個覺悟者,他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時,曾發出宣言說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。」意思是說,每個人都有佛性,只要去除妄想執著,當下覺悟就是自性佛。而《金剛經》則是佛陀一再強調經中之經,一切諸佛,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,為成佛最重要之依歸。

趙元修以他個人修持《金剛經》的經驗,認為全文雖分32分,但前16分已把三分之二的《金剛經》內涵講完,後16分則重複再強調前16分已述說部分。整部經文中有12個較量處,包括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、不住相布施、一切諸相即是非相、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、強調法布施勝財布施、知法如筏喻捨法、忍辱、不貪等;告訴我們禮佛、供佛、學佛、成佛要注意的地方,而且即便是修行已成菩薩者,也要戒之在貪著福德。

《金剛經》不斷的告訴我們,如何去掉妄想,妄想起於自「心」,來自於六根,染濁於六塵。又《心經》云: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其中色是硬體,而受想行識是軟體。講師以機器人去除妄想之譬喻,運用人工智慧能打敗現今世界上象棋、圍棋最強高手。但,不能解決生死問題。

趙元修分析禪宗五祖之弟子神秀偈曰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莫使惹塵埃。」,是有為法,勤修、持戒甚好;而惠能唸偈頌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是無為法,頓悟。再度切入《金剛經》之「空性智慧」。

最後,講師分享他學佛三個想法:一、如果我是佛,我會做什麼?二、因果,要有感恩慈悲的心。三、淨化,自許心量無窮,自我可控。以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淨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」與眾共勉。會後,住持滿謙法師為台北道場近500位供僧道糧勸募委員頒發聘書,圓滿今日講座。
12345678910第1 / 11頁
追蹤我們